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知识产权区域布局阶段性研究成果 - 行业观点 - 初链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知识产权区域布局阶段性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2017-08-04 13:59:06点击:414 行业观点

今天,知识产权区域布局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全国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培训班上发布。据悉,该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理论与政策机制》和《中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研究报告(2017)》,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刘凤朝教授团队编撰完成。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中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理论与政策机制》以区域为切入点,以知识产权与产业的融合为主线,探讨了通过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优化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实现机制,并系统地提出了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理论内涵、理论基础、理论模型、分析方法、功能实现、目标取向等,是中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理论研究的创新性、开创性成果,为中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优化提供了智力支撑。
《中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研究报告(2017)》主报告图文并茂并结合实际数据,从资源分布与运行关系角度,以知识产权与产业的互动为主线,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分析、报告了我国知识产权运行和布局状况等,专题报告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先进轨道交通产业等典型产业为例,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与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的关系等,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谋篇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了路径指引。
据了解,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是在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开展的。已经写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全面梳理分析本地的知识产权资源、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等发展要素,制定资源配置导向目录,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所需的资源寻找匹配路径,提供配置方案。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是知识产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发力点,是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决策工具,是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管理方式在基层的全面重塑,也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已经连续两年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重点工作,将是未来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的主要内容。
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工作属于“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是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循,要使工作很好地落地,就必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给出可行的方案。实践层面,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选择了7个地方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自2016年陆续启动以来,试点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地方知识产权局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团队务实创新,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市场的社会共识,初步建立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专家支撑的工作体系,也已经初步试出了各有特色的工作模式和阶段成果。理论层面,试点工作开始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进行了2年的前期研究,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试点工作,也为将来在全国推开提供更加坚实和科学的基础,近两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大连理工大学陆续开展了知识产权区域布局重大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理论与政策机制研究和中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研究报告编制等工作,这些成果形成了《中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理论与政策机制》和《中国知识产权局区域布局研究报告》。